top of page

文章

在香港或是外國大學修讀藝術與設計?

作者 : Ian Tsang          編輯 : Konrede Limited          日期 : 2019年2月

「升讀大學能夠改變人生」是一個經常被討論的話題。現今所有行業都講求專業化,大學畢業證書已成為就職的入場劵。在過去的一篇文章內,我們曾經提過香港的環境不太適合修讀藝術和設計。根據2018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數據顯示,平均有大約1.6人爭取1個本地大學的名額。競爭的激烈程度就視乎學科的選擇,例如香港理工大學的一個設計課程,平均有17.2名學生爭取1個學額。

僧多粥少,香港的競爭是非常激烈。如果學生決定出國進修,英國、美國和澳洲都是比較受歡迎的選擇。這些國家的學術水平都比較出色,而當地的文化、環境和風氣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去學習。根據2018年的《QS世界大學排名》,首30名的藝術與設計學院之中,單是美國已經囊括了14家,而上述的3個國家一共佔了20席。香港大學的建築系在世界上排第12名,而香港理工大學的設計系在世界則排第24名。換言之,香港學生如果想在本地升讀這類課程,好的選擇就非常少。

上述的情況都會促使學生考慮在海外升學,而當地的文化和背景成了選擇院校的因素。文化很大程度地影響了藝術和設計院校的教學理念和方針,導致教學風格和內容上都會有所不同。一般來說美國的院校比較重視完成品,而學習環境比香港或英國相對地輕鬆。相對於技能,它們更著重學生的創意。如果學生擁有非常優秀的作品集,即使沒有藝術背景或相關的學歷也有機會被錄取。英國的院校更注重學術上的成就和創作的過程,所以在報讀時擁有相關的學歷是變得相對地重要,課程開始後才會進一步培訓所需的技能。

香港的文化和環境導致學生的思想都比較保守,但藝術的價值是很難被量化的。香港作為一個商業社會更看重的是效率和結果,代價就是過程經常被忽略,導致作品缺乏概念和內涵同時亦違背了藝術和設計的意義:通過創意,尋找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。市場的需求也會因應時間而改變,令產品的設計變得過時。本地的院校普遍注重技能的培訓,所以學生們在這方面比較優勝。技能可以通過訓練去提升,但訓練一個人的創意思維卻更困難。

 

整體來說,外國的院校比較注重創作的自由度、探索和發展的過程。當中包括構思概念、創作、實驗到完成品。途中也許會遇到很多阻滯,但失敗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亦是進步的好機會。外國院校對學生作品的接納程度也比本地高,所以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亦更大。多元的國際文化可以讓學生擴闊視野,但他們可能要適應文化上的差異,例如溝通上的障礙和習慣當地的生活等等。

無論在香港或在海外進修,學生都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才有機會升讀頂尖的藝術學院。他們應該在初中或更早開始計劃和按部就班地練習,從而鞏固他們的技能。這樣才能漸漸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和了解自己的興趣或喜好,而這些都是在報讀大學時十分重要的。學科的選擇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就業的出路,而興趣可以維持一個人對這行業的熱誠。這是一個可以改變一生的決定,所以在選擇學科之前,盡可能和有相關經驗的老師、親戚、朋友或就職顧問去討論。

bottom of page